為深入推進全省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強化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浙江建設”公眾號對2022年度各優秀設區市先進經驗做法予以推廣,供各地學習借鑒。
杭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一三五”總目標,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使命擔當,深入踐行“垃圾革命”,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六全“杭州模式”,全力打造生活垃圾治理先行示范樣板,推動垃圾治理邁上新臺階。
01
構建全體系的分類標準
完善制度規范。建立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杭州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規劃》《杭州市深化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法規規章、專項規劃、地方標準、規范性文件為主干的全市生活垃圾治理制度體系。
強化要素投入。自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市級專項資金政策出臺以來,通過直接補助和以獎代補等激勵舉措,市、區兩級四年共投入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項資金33.6億元。
健全激勵機制。以區、縣(市)和非居民單位為主體,穩步推進“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的計量階梯收費機制。
▲地埋式垃圾房
02
形成全落地的責任矩陣
完善組織體系。形成市委市政府牽頭抓總、市區兩級分類辦統籌協調、成員單位具體實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組織體系。
落實責任清單。結合住建部和省目標任務,形成14個區、縣(市)和25家市直單位組成的目標矩陣,健全市、區、街鎮、村社四級責任傳導機制。
優化考評體系。健全“日檢查、月通報、年考核”機制,覆蓋14個區縣市191個街鎮,考核結果通過垃圾分類數智平臺實時上傳、全程留痕,確保檢查考核公平公正。
▲生活垃圾監督檢查
03
強化全方位的宣傳教育
強化黨建引領。推動社區黨組織依托“先鋒領杭”雙報到等平臺,以黨建“紅色”力量引領生活垃圾治理“綠色”發展。
強化現場督導。推行生活小區“定時定點”投放管理,按照300戶一人標準落實專管員,加強投放環節的監督指導。
強化媒體宣傳。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并重,營造“上天下地”“鋪天蓋地”“抬頭可見、駐足可觀”的社會氛圍。
強化教育引導。組建星級達人宣講團,在基層專管員、志愿者及熱心市民中評選出垃圾分類星級達人324名,建立各類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伍320支,形成了人大代表“隨手拍”等一批好做法,社會共識不斷凝聚,分類習慣逐漸養成。
▲垃圾分類達人星級聘任活動
04
健全全市域的設施配置
完善前端投放設施。前端全面實施“撤桶并點”,統一標志,基本實現“定時定點”投放全覆蓋。
優化中端清運保障 。更新增配清運車輛,優化作業服務流程,重塑“直運+轉運”的綜合收運系統。
提升末端處置能力。全面推進處置設施建設,實現焚燒、易腐處置設施全域布局、縣縣覆蓋。
搭建云端治理平臺 。建成杭州市生活垃圾數智治理平臺,實現投放、收集、清運、處置、回收等環 節線上線下融合,提升實時動態監管能力。
▲杭州臨江環境能源工程項目
05
深化全覆蓋的資源利用
織密回收網絡。全市域布局標準化再生資源回收網點2876個,全市累計建成分揀中心51家,所有縣(市、區)已建成1座及以上標準化分揀中心。
推進“兩網融合”。以街道為單位委托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對高、低價值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培育了虎哥、家寶兔、鯨靈回收、清道夫、富倫等代表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
創新回收利用模式 。引進低污染可回收物處理技術,擴大再生資源認定范圍,將外賣餐盒、奶茶杯等輕度污染可回收物變廢為寶,減少生活垃圾處置量。
▲生活垃圾資源回收站點
06
夯實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落實依法治理。印發《關于依法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明確21家市直部門38項法定職責,組織開展市、區兩級專項督查,夯實“管行業,管垃圾分類”基礎。
增強警示教育。綜合采取拒運、信用記錄等舉措,并邀請媒體跟進,對垃圾分類執法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曝光和“紅黑榜”晾曬。
強化執法保障。加大執法力度,實施違法“零容忍”,執法案件數持續居全省首位。
▲杭州市垃圾分類數智治理平臺
原標題:垃圾分類年度優秀設區市⑤|杭州市
(文章來源:“浙江建設”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