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組織編寫的《2018-2020年全國惡臭/異味污染投訴情況分析》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稱,惡臭、異味仍是當前公眾投訴最強烈的環境問題之一,而垃圾處理又占全部惡臭/異味投訴比例的11%,居各行業首位。
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惡臭/異味投訴居前十位的行業依次是垃圾處理、畜牧業、化工、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餐飲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汽修業和醫藥制造業。除畜牧業等農業源、餐飲業等生活源外,近三年大部分行業的投訴件數有逐年降低的趨勢,行業投訴占比基本保持不變。
報告稱,2018-2020年,垃圾處理占全部惡臭/異味投訴的平均比例為11.3%,為近三年惡臭/異味投訴最多的行業,投訴件數由2018年的19806件下降到2020年的10613件,投訴占比由2018年的13.0%下降2020年的10.9%,投訴件數和占比呈下降趨勢。垃圾處理行業惡臭/異味投訴最多的是 垃圾收集與堆放投訴(占比62%),其次依次是垃圾填埋(占比22%),垃圾焚燒(占比9%)和垃圾轉運(占比7%)。
垃圾填埋造成惡臭/異味投訴較多的?。ㄊ校樯虾?、河南、廣東、湖北、北京、江西等;垃圾焚燒造成惡臭/異味投訴較多的省份為廣東、湖北、河南等;垃圾轉運造成惡臭/異味投訴較多的省份為廣東、江蘇、河南等。垃圾收集與堆放、垃圾轉運造成的惡臭/異味污染的投訴對象相對分散,無投訴集中企業;垃圾填埋和焚燒投訴對象集中,且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對垃圾收集與堆放的投訴,大多數是由于居民區及周邊生活垃圾清運不及時引起的;垃圾轉運站多設置于人口集中的市區,投訴主要是由惡臭氣體未得到有效收集的無組織排放造成;垃圾填埋惡臭/異味投訴主要由填埋作業、填埋氣以及滲濾液處理不當造成的;垃圾焚燒惡臭/異味投訴主要由焚燒不充分、焚燒氣臭氣濃度較高、焚燒處理技術不到位造成。此外,氣溫變化會導致投訴量波動,夏季(6-8月)較冬季(12-2月)垃圾處理投訴量高60%以上,在較高溫度下,垃圾中的易降解組分分解大量的惡臭物質并釋放,導致投訴量迅速提高。
從地區分布來,2020年舉報集中在東部沿海和華北平原等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區域。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20年投訴件數為27703件,其中垃圾處理占比7.9%,居第二位;汾渭平原2020年投訴件數為3963件,其中垃圾處理占比12.7%,居第二位;長三角地區2020年投訴件數為16543件,其中垃圾處理占比12.5%,居第一位。另外,此外,珠三角地區雖不屬于重點區域,但2020年投訴件數高達為12603件,其中垃圾處理占比11.1%,居第一位。
環境部報告還稱,近兩年惡臭投訴量大于100件的企業共36家,其中垃圾處理企業9家,占比高達25%,問題突出。
(原文網址:https://www.cn-hw.net/news/202108/03/7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