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司南環衛市場化2020年年度報告中,總結提出2020年環衛市場有六大看點。
一、上市物業公司大舉進入環衛及城市服務市場
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國共有40家物業公司先后登陸主板市場,其中:港交所37家,深交所2家,上交所1家,總市值突破7000億元,融資規模超過500億元。
40家上市物業公司中,14家公司已經擁有環衛項目,占上市公司總量35%;13家公司擁有城市物業項目,7家公司計劃進入城市服務市場,意味著有一半的上市物業公司看好環衛及城市服務市場。
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走向環衛一體化
今年環衛市場的一大看點,就是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不約而同的走向“環衛一體化”。除北上廣深外,上半年,西安市、寧波市、杭州市、紹興市等城市也陸續發布環衛一體化項目,這些城市也是環衛標段高度碎片化的重災區。
在城市管理精細化、機械化、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從業群體老齡化等主客觀因素疊加作業下,去碎片化成為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的必然選擇。如杭州市城市管理局近期就《關于強化保潔管理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明確提出“去碎片化”和“延長服務期”等指導意見。
環衛一體化的背后是屬地環衛市場格局的洗牌再造。如深圳市,在實施一體化模式之前是“多家公司做一個街道”,實施一體化模式之后是“一家公司做多個街道”。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實施環衛一體化,意味著三百億左右的戰略性環衛市場份額將被重新分配。
三、地方國有平臺企業加速布局環衛市場
2020年度以地方城投、城投、環投為代表的地方環衛平臺企業參與環衛市場化的熱情高漲。
2020年度中標項目年化額100強企業中,國有企業數量為41家,中標項目年化額高達86億元,平均每家國有企業收獲年化額超過2億元。41家國有企業分布于安徽、北京、福建、廣東、貴州、河南、江蘇、內蒙古、山東、陜西、上海、浙江、重慶等13個省市區。其中,上海市13家、北京市6家、廣東省6家,河南省和浙江省均為3家。
四、物業城市模式席卷全國
采購預算高達150億的城市管家項目雖然暫停招標,但是城市物業化管理趨勢勢不可擋。2020年度,隨著萬物云(原萬科物業)、保利物業、華潤物業、雅生活、碧桂園單位等知名物業公司先后進入城市服務市場,宣告城市服務元年正式到來!
2020年全年,25個省份、60個城市開標245個項目各類城市服務項目,年化總額47億、合同總額155億:1月7日,珠海市2019年橫琴新區(島內)市政管養采購項目;6月30日,珠海高新區市政綜合管養項目;8月6日,南昌市紅谷灘區市政公共服務市場管理一體化項目;9月28日,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城市管家服務項目;10月9日,成都市高新區新川片區“物業城市”一體化項目;11月6日,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城市空間整合服務采購項目;12月15日,深圳市龍崗區寶龍街道城市管家服務項目……
五.PPP模式與特許經營模式此消彼長
隨著PPP項目流程長、落地難的弊端逐步顯現,特許經營模式2020年度在環衛市場成功搶位,全年共開標25個特許經營環衛項目,近三年首次超過環衛PPP項目開標數量。環境司南前情信息監測也顯示,2021年度特許經營模式將在環衛行業呈井噴趨勢,有望再現2017年前后環衛PPP項目井噴盛況。
六、海上環衛市場正式開放
2020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標志著海上環衛市場正式啟動。2020年海南省??谑泻腿齺喪邪l布多個海上環衛政府采購項目,其中??谑旋埲A區項目年化額超過2000萬元、合同金額接近7000萬元/3年。
不止海南省,2020年度廣東、天津、遼寧、山東、浙江等沿海地區也先后發布海上環衛相關政府采購項目。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km,包括9個沿海?。ㄟ|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個自治區(廣西)、2個直轄市(上海、天津);53個沿海城市、242個沿海區縣,海上環衛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億元左右/年。
(資訊來源:環境司南)